湖南沅陵县沅陵风景网 ( 繁体 )  
关注官方微信
 
沅陵风景
  
伏胜批阅藏书
(编辑:沅陵风景网)  
传承中华灿烂文明的沅陵二酉山与二酉洞
  “二酉洞”一角,相传善卷就是根据此洞的形状创造的“酉”字,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典出于此
  沅陵有一座自古就名扬天下、为众人仰慕和朝拜的山,它的名字叫二酉山。如果说张家界以其神奇的自然景观让人叫绝,那么,二酉山则以其沉甸甸的文化内涵令千万人震撼。有识之士一致公认,这将成为大湘西与张家界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的世界级旅游名山。

  秦朝最大藏书馆
  二酉山坐落在沅陵县城西北15公里乌宿村,因酉水和酉溪在此汇合而得名,亦因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典出于此被收入《辞源》而闻名。山腰有石穴,名二酉洞,又叫妙华洞,为古藏书处。《方舆胜览》载:“小(二)酉山在(辰州)府(今沅陵)西北三十里,《道书》第二十六洞也,山下有石穴,相传中有书千卷,昔人避秦隐此而学”。考之,当系源于宋《太平御览》录《荆州记》云:“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郡国志》也有类似记载,说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建议,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凡博士官以外所藏《诗》、《书》、《百家语》,也在焚烧之列。有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到处浓烟滚滚,秦前文化面临绝灭。这时,朝廷博士伏胜为拯救中华文化,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领着一个家将,偷偷将千卷书简运出咸阳,择地而藏,车载船运,历尽千辛万苦,船至二酉山下,选中了二酉山半二酉洞作藏书之处。直到秦朝灭亡,才将全部藏书启出献汉。
  伏胜为什么会选择二酉山作藏书之所呢?其实,伏胜偷运禁书出咸阳之时,也不知要将书藏于何处才安全,万一被人发现船上装载的是禁书,不但自己将老命不保,就是咸阳城里的族人也不能幸免。一边悬着数十人性命,一边悬着中华文明能否得以保存,伏胜的心里非常沉重,以至于有一种被放逐江湖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得伏胜猛然想到南方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想到屈原的诗:“……入溆浦余澶洄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穴之所居。……”屈原的《涉江》给伏胜以启示,只有选择猿穴所居之处躲藏,才能逃过秦国的耳目。而屈原被放逐湘沅,证明地处僻静,加之楚怀王被秦昭襄王拐骗为人质,最后客死秦国,楚人对秦,一直怀有刻骨之恨,到那里去,有隐蔽的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于是伏胜同家将伏安将书从渭河的船上搬运到牛车上,取道终南山后,入汉水南运而来。
  一路南来,伏胜的思绪也变得明朗起来,藏书之所已了然于胸,那就是《庄子》上讲的在荆楚的酉水河岸,有一个叫乌宿的地方,那是太阳休息的地方,金乌每日巡毕周天,就到那里安眠,所以叫乌宿。更有传说黄帝曾在此藏书,尧舜时期的善卷为了“避让王位”而西来二酉山中,专门守护黄帝在此藏的书,并传于当地百姓,教化蛮愚。这二酉山不正好为藏书之所吗?伏胜主仆二人日夜兼程,不辞辛劳,终将千卷书简藏于二酉山二酉洞中。

  二酉洞究竟有多少藏书?
  从历史上看,尧舜时期、周穆王时期,二酉洞都因位处“莲花为座”仙人降临的山上,成为皇朝收藏经典秘笈之所。
  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胜将“千余卷”书籍收藏于洞中。古时的书籍是用刀一笔一字刻在木牍上的,因此极其珍贵。从内容上看所藏的都是禁书,包括《尚书》、《诗》、《百家语》和《列国志》。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学术气氛空前活跃。而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独尊“法家”思想,那么其它“99家”包括孔子、老子、庄子、惠子、荀子、墨子等一大批凝聚着秦前先贤无数心血的思想学说都在焚烧之列,都被收藏在二酉洞里得以保存。《列国志》中,秦始皇只留秦国史志,其它国家的史志均在焚烧之列。春秋战国前是“万国时代”,仅史书记载有名有记的国家就达130多个,这么多国家史志被收藏在二酉洞幸存于世,足见二酉洞当时不愧为大秦时期天下最大的藏书馆,收藏着中原华夏最精妙绝伦的秦前三千年文化。难怪这些书简在秦灭汉兴献给汉高祖刘邦时,震惊朝野,名誉天下。
  历史就有那么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二酉山不远的两个地方,一个叫桃花源,一个叫里耶。桃花源位处伏胜藏书南来二酉山途中的沅水岸边,也是秦人避难隐居之所,可见伏胜选择沅湘、选择二酉山是正确的,这不就是世外桃源么?而里耶处在二酉山下的酉水上游,2002年,36000枚秦简在地下被发掘出土,不也证明二酉藏书由来的可靠性么?

  文化奇山万人仰
  二酉藏书的记载与传说,成就了一座名山。二酉藏书,意义非同寻常,正是二酉藏书才使得秦前文化得以薪火相传。没有二酉藏书,世界东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会发生断裂,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就难以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讲,二酉藏书洞是对世界文明进步贡献最大的图书馆,是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的圣经洞,是拯救人类历史文明的诺亚方舟。二酉藏书所体现和反映的是古人对文化的追求和保护的精神,没有什么比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保护更难能可贵的了。
  正因为如此,汉高祖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从此后,二酉山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成为读书人毕生向往和追求的地方。以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前往二酉拜谒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山上一度建院立阁,修堂造亭,香火旺盛。为纪念伏胜修建的伏胜宫和为保护二酉洞修建的藏书阁就是典型的建筑代表。非常遗憾的是,因水上交通渐渐被陆上交通取代,老式交通被现代交通所取代,沅陵落后了。加之因年代久远,山上的亭堂院阁均遭毁坏。现仅在山顶杂草中横躺着一块“二酉名山”残碑,在山半石洞下方,留有原燕京大学校长、湖南督学使者张亨嘉于清光绪六年(1890年)二月所立的榜书碑刻“古藏书处”。所幸的是,二酉藏书传奇的故事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引来无数人万里朝拜的同时,也引来了大批投资商争抢二酉山的开发。来自张家界曾引资开发天门山的湖南金马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们慧眼识珠,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一举拿下二酉山的开发权。在沅陵县委、县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已被毁坏的伏胜宫、善卷堂、仰止亭、藏书飞阁、翠山书院、妙华书院正在逐步规划恢复。
  除了二酉藏书使二酉山成为天下圣迹而被人朝圣,成为知识、智慧的代表外,善卷堂和仰止亭的建设把“德”文化推向了极致。据史料记载:“善卷,枉渚人,帝尧时最有学问的人。帝尧南巡时,拜善卷为师,成为一代贤君。帝尧死后传位于舜,舜以为善卷是帝尧老师,比自己有能耐,欲让贤,请善卷当皇帝,善卷不受,先居武陵(常德),后居沅陵的二酉洞,八十而终,黎民感恩戴德,厚葬于山之巅”。《方舆胜览》载:“小酉山有洞曰二酉洞,在酉溪口……尧时善卷……隐居于内”。宋真宗时,辰州通判欧阳陟敬慕善卷,上奏朝廷:“善卷有功于民,应予祠祀,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诏许,下旨在二酉山巅立善卷堂,封善卷墓,建仰止亭。亭名“仰止”,源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句。意即善卷的德行像山一样高耸在上,再也没有人能超过他,这是二酉文化内涵的另一至高无上境界。读书当官是成千上万人的梦想,何况千古一“帝”,为争夺皇位,古往今来,无数人浴血奋战,人头落地。而善卷放弃王位不坐,隐于二酉山守护藏书,教化当地百姓蛮愚,其智慧和德性显然不同凡常,是无与伦比的。

  再看董汉策、王世隆创办翠山、妙华私人书院,不也是二酉德文化最经典最生动的延续么?
  翠山书院为明朝进士董汉策所创办的沅陵第一所私人书院。董汉策,自称是汉代醇儒董仲舒的后人,在教书育人上,处处以董仲舒为典范。董仲舒学有“源委”,曾说过:“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汉策因此在书院堂上高挂“正谊”匾,时时提醒自己,鞭策学生。尤为难得的是,从翠山书院出来的学生,都能秉持董汉策的教诲,重视人才培养。例如向琪,不论身居何处,也不论职位高低,公务之余,惟一爱好就是聚人子弟学于书院,称望山先生。顾名思义,就是不忘家乡的二酉山,是二酉山下的翠山书院培养自己成才的。
  妙华书院则是明嘉靖丙戌年间进士王世隆从贵州副使任上告退归隐,慕二酉山之名气建起的第二座私人书院。自从办起书院后,王世隆就很少下山回家,与弟子们一起吃住,每日亲自为蒙童讲课七八个小时,课余则带领学生在山上开荒种地,感悟农人辛劳。他的事迹传到京城,朝廷官员们没有不表示钦佩的。兵部尚书、著名学者谌若水,还专门为书院写了篇短文,差人送到二酉山上。王世隆对这篇铭文十分欣赏,将它装裱得十分精美,悬挂在书院的正堂,成为妙华书院的堂铭。
  二酉山既是智慧之山,又是道德之山,两者都被推向了无与伦比的极致,合起来,才叫“二酉”。有人说:“德为才之帅,才是德之魂”。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对社会有所作为,要被社会历史所公认,必须既有才华,又有道德,两者缺一不行,也就是今天所提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原则。难怪不少海内外同胞来二酉山进行文化朝圣,接受二酉“德”文化的洗礼。难怪每至逢年过节或学生升学季节,山下方圆百里土家、苗家父母总要携儿带女爬爬二酉山,烧烧香以感沾二酉灵气,过过发蒙节。

  一个“酉”字千古绝
  二酉山不同于以自然而出名的名山,也不同于以宗教人文而出名的名山,是一座纯中华文化与文明堆砌的名山。就连“酉”字的创造都具有丰富的正统中华文化内涵。
  据说,二酉洞的“酉”字就是善卷根据洞内的内涵和形状创造的,是妙华洞极妙的象形。他先在上方画上“一”代表“天”。再写一个“儿”,意即普天下的儿女们。儿女们生下来后怎么办呢?不能像猪、狗、牛、羊一样满山遍野到处跑,而要关在二酉洞(室)苦苦读书修炼,于是他仿照二酉洞的形状写了个“口”字。“口”里面的“一”字表示“大地”,意即普天之下均为王土,表示天的“一”是无人管的,而表示地的“一”得有人管治,都在王朝的统管之下。你只有好好地读书,才能知晓天下,走遍天下,最终治理天下。“酉”字在十二生肖中属“鸡”,在旧式记时法中指下午5点到7点,正好是夕阳西下时分。这就告诉当地蛮民子弟读书要从雄鸡啼鸣时开始(闻鸡起舞),一直读到太阳西下,如能坚持到“星星”升起的晚上,那就是“醒”字,就能从混沌蒙昧中真正“醒悟”过来成为圣人,就能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在对世事万物的认识过程中如果出现困难,你就喝口二酉山上的水,二酉山的水是特殊矿物质构成的,至今有“墨泉”、“聪明泉”和“糊涂泉”的遗址和说法。三点水加酉字就是“酒”,酒是智慧之泉,能激发灵感,让人激情飞越,“李白斗酒诗百篇”。当然,喝多了也叫人“糊涂”,就是“酩酊”,就是“醉”。因此,二酉山还是酒的发祥地。善卷就是这样一边教化蛮民,一边借形造字。相传他在二酉洞发明的字很多,其中用“酉”作偏旁部首造的字有86个,如酊、配、酥、酬、醍醐等。“酉”字在“地支”中名列第十位,“九”在单数中表示最大数。“命里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但任何人只要感沾到二酉山的灵气,他就能由“九”到“十”,由一般读书人进入圣贤境界。因此,二酉山附近“十”数很多,如“十排楼”、“十步亭”、“千十梯”等。
  二酉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与二酉山相关的成语用典就达7个。即“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贯二酉、湘东遗恨、酉阳杂俎”和“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书通二酉、才贯二酉,都是指读书求学路上的极高层次,也说明二酉洞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二酉山下教授多
  二酉藏书成就一座名山,成为天下读书人毕生向往和万里朝拜的文化圣山后,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达官商贾川流不息于二酉山,写下的成千上万首诗词歌赋、赠语门联,不仅一脉相承创造了新的文化,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更受伏胜对知识的追求和保护的精神所影响,一辈又一辈乌宿儿女争相崇学求学。即使是普遍农人都有一个理念:“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二酉村也就成为一个出知识出人才的地方。特别是近几十年,这里连续不断地产生了100多名在全国甚至世界都有影响的教授、专家,成为闻名遐迩的教授村。
  说起教授村,不能不提到龙盛恒。1937年,乌宿小学增设高级部时,龙盛恒出任校长,致力改革学校旧制。这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教授来乌宿避难,凡有学识专长的,均先后受聘于乌宿小学任教。一时良师汇集,人才荟萃,促进了乌宿教育事业的兴盛,入学人数成倍增加。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不仅是来自远近百里的山村,还有来自上海、杭州、北平、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学生。校舍不足,竟连附近的庙宇、教堂都成了课堂。乌宿教育,经龙盛恒管理,学风大盛,学校教学质量日高,声誉斐然,为乌宿日后人才的成批涌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解放后,从乌宿村里走出来许多闻名于世的专家教授。像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英语教授彭文明、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的英文翻译彭文汉教授等,都是在乌宿读的小学。还有清华大学刘婉珍、西南交通大学刘成宇、湖北医学院孙瑜、华中师范大学刘芹茂、贵州医学院朱清平、汉中师范学院宋太海、北京国防大学刘兆丰、湘潭大学李嘉熙、湖南大学刘芹青等许许多多的名教授。如果将视野扩大到二酉山下的沅陵县境,更是有上百位教授,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刘楚兰、美国纽约天主堂博士向锡道、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向熙阳、北京大学教授杨天锡……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厉以宁和邓兴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于1943年9月至1945年8月,在二酉山下的白田雅礼中学34班读书。留美知名青年生物学家邓兴旺,荣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专家教授奖,被耶鲁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殊不知,他生于沅陵,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二酉山下的沅陵度过的,他“从贫困学子到终身教授”的传奇,在沅陵广为流传。
(图)伏胜正在全神贯注地批阅藏书(图片原创:八景沅陵)
点击数/观注度 8293
二酉山名门
凭栏远眺壮怀激烈
 返回
 
旅游文化名山  二酉山 相关最新推荐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9号      深圳龙岗区布吉镇茂业城帝景峰1-3k室    直拔咨询13826057015(周近生)    Email:55873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