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县沅陵风景网 ( 繁体 )  
关注官方微信
 
沅陵风景
  
王阳明古书院
(编辑:沅陵风景网)  
古地神游--沅陵阳明书院,古人已去,古楼已空~~冥冥之中,恍惚又听到了朗朗书声~~(原创八景沅陵)
        王阳明、虎溪书院与沅陵一中
           (转寒塘老屋)
    山环水绕的沅陵城有一座千年古刹,那就是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 2 8年)的龙兴讲寺。它不仅是一座供奉佛释的寺庙,还是一座供学士们下榻和论道的讲坛,历史上还记载着它曾是存放过数千卷经史典籍的图书宝库。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先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胜会天涯真不偶  杖藜一过虎溪头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谥文成,浙江余姚人。自幼天资敏悟,过目成诵,少年时代就立志“读书学圣贤”。十五岁便离家客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准备去经略四方,在返家途中,问学于著名理学家娄谅,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1606),权宦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章救铣,激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谪为贵州龙场驿丞。这时,他目睹了腐败政治下的惨象,经受着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开始省悟到程朱理学不能用来拯救千疮百孔的社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于事物者,误也。”开始建立以“心即理”为基础和以“知行合一”为根本精神的新学说。
    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谋反事发,被武宗处决。王守仁得到平反,正德六年(1611年)赴任途中经过沅陵(时称辰州),下榻于龙兴寺凭虚搂,开始其交游和讲学活动。据《沅陵县志》(同治十二年本)载: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归途过辰溪,游大酉山钟鼓洞,题诗于石。旋至辰州,喜郡人士朴茂,质与道近,因留虎溪龙兴寺,寓凭虚搂弥月.与武陵蒋信往来讲论,进士唐愈贤从之游,刘观时、王嘉秀诸人咸执贽受学焉。”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载:“蒋信,宇卿实,常德(武陵)人。年十四,居丧毁瘠。与同郡冀元亨善,王守仁谪龙场,过其地,偕元亨事焉。”
    《沅陵县志》  (康熙二十四年本)载:
    “唐愈贤,字子充,号万阳,沅陵人,登嘉靖丙戌进士。幼智慧,长有大志。闻阳明之学,往从之。既归,充然有得,修业桃溪山中。初任宁海知县,士民德之,为祠祀焉。后为广东御史,劾奸党,抗言时政,遂乞养归。为诗多见志,《吊岳武穆》有‘奸谀何代无秦相’之句,又谒马伏波诸作,皆有唐凤。一日与门人论学,召亲友环坐中堂,对食尽欢,自歌而逝。”
    “刘观时,字易仲,沅陵人,为郡庠生。慕王阳明致良知之学,遂辞家往从之,得其奥妙。阳明作《见斋记》以遗之。……为人刚方正直,一切声华势利,澹如也。自号沙溪先生。”
    《沅陵县志》  (乾隆三十年本)载:
    “王嘉秀,字实夫。时王文成公自龙场归,慨然从学,其后随之上下。文成为其书请益卷。嘉秀尝问,仙佛以出离生死、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后世儒者分裂失真,流为记诵词章之学,以功利相尚,反不及二氏之超然无累。学者当不必先排仙佛,但当笃志圣人,则仙佛自泯。文成甚许之。”
    王阳明在经历坎坷获得顿悟之初,就有这样一批刚直不阿、不慕利禄。笃志圣人的学士追随门下,接受并传播其学说,自然会十分兴奋,更充满了自信去开拓他的学术理论,向更深更高处发展。
    王阳明同他们一边讲学论道,一边吟咏山水。当他得知好友杨名父将至辰州时,挥毫在龙兴寺壁题诗一首:
      “杖藜一过虎溪头,  何处僧房问惠休。
       云起峰间沉阁影,  林疏地底见江流。
       烟花日暖犹含雨,  鸥鹭春闲自满洲。
 好景同游不同赏,  篇诗还为故人留。”
   在徜徉弥月之后,王阳明告别了辰州知音,去完成他那“致良知”之学的庞大体系,走向更为辉煌的领地。史称阳明之学发端于辰州,倡行于天下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寂寞江山开胜迹  桃李新荫绕郭稠
    王阳明离辰三十年后,嘉靖二十年(1541年),他的门人又是同乡徐珊来沅陵出任辰州同知。《沅陵县志》  (同治十二年本)载:
    “徐珊,字汝佩,余姚人,少受学于王阳明。嘉靖二年,以举人赴南宫试,策问心学,实阴诋阳明也,珊不对而出。二十年,官辰州府同知。初阳明谪龙场召还,过辰州留虎溪,徜徉久之乃去。珊至,访遗迹,为书院,构修道堂,集多士以昌明其学。明年,庐陵梁廉来判于郡。廉亦珊之师也,珊事之一如阳明,不敢以同官而忘师谊,日谆谆请益不倦。”
    徐珊构筑修道堂后,罗洪先为之记曰:
    “阳明先谪龙场召而归也,道辰州,留虎溪,徜徉赋诗,久之乃去。后三十年,门人余姚徐君汝佩为郡守,履遗迹悲焉,即以虎溪之后为精舍,作堂其中,名以修道。复因郡人黄君伯完主余郡,委记于余。余幼蒙未及先生门,然闻其学以良知为主。良知者,吾心是是非非昭然而不昧者也。是知也,清虚而通大,而理乐,而生生,此天之与我,乃道体也。由是致焉以至于顺适,而无有乎内疚,则道修而复矣。学者闻其易从也,于是淡者靡不充然。……徐君事先生最久,自居夷所,得片言皆录而传之,岂独无意于斯夫?”  
    虎溪精舍建成的第二年,徐珊的老师也同为阳明弟子的梁廉出任辰州府通判,又据王阳明诗句(“林疏地底见江流”构一轩,名见江轩。  《沅陵县志》  (同治十二年奉)载:   
    “梁廉,宇定斋,江西庐陵人。早以道自任,主讲会稽时,日与余姚徐珊侍阳明于监湖,益有所得。珊后竟折节称弟子。嘉靖二十一年,由举人历工部主事,  出为辰州府通判.时珊以同知先一年至,方建修道堂于虎溪。廉下车即谒祠下,复创见江轩其侧,益会士人相与讲论,由是阳明之学大昌于辰州。”
    阳明学派这时已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明史》称是“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阳明学说的昌盛,也使辰州及四方学士纷纷云集虎溪,小小的精舍已无法容纳下众多学子。明代历任辰州府县官员对精舍一拓再拓,至崇祯初守宪樊良枢驻辰时已构筑大批建筑,樊将其更名为“阳明书院”。康熙四十四年编印的《沅陵县志》详细记叙了当年书院的规模与结构:
    “书院在城西关虎溪山之半,前有飞虹桥,门额‘虎溪精含’四字,旁书‘门人杨柯题’。稍上有杖藜坞碑,王文成公手书,公盖有‘杖藜一过虎溪头’句也,今仅存半石。又上为见江轩,折而右为梓  祠。中大楼,楼下额曰‘修道堂’,壁间联曰:‘天何言哉,春雨一簾芳草润;吾无隐尔,秋风满院木樨香。’又曰:‘远岫不因春送碧,短墙时为客留青。守道樊良枢题。’ 楼上一联曰:‘千秋堂陛联精一,百尺楼台敝太虚。守道邹题。’ 上为阳明祠,又曰思贤,内有文成像,横一额上书公绝句诗,守道王骥书。后为友仁堂,西折而上有好景楼。西为薛丈清公祠,祠前当仁堂。东西旧有墙垣。后为杜坛,坛上古大树数十株,即所称云树也,当守宪樊良枢驻辰时,朔望必至讲学课文,士不自量子皆诵读祠中,一时称盛事云。”
    这样一所学子云集、规模宏大、渊源深厚、人才代出的著名书院,在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难免于兵灾,惨遭破坏而几乎中断了由王阳明开始的发展进程。

点击数/观注度 9971
龙兴讲寺庭园
沅陵龙兴寺古亭
 返回
 
千古沅陵 相关最新推荐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9号      深圳龙岗区布吉镇茂业城帝景峰1-3k室    直拔咨询13826057015(周近生)    Email:55873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