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县沅陵风景网 ( 繁体 )  
关注官方微信
 
沅陵风景
  
二酉名山吊飞阁
(编辑:沅陵风景网)  
中华文华名山——二酉名山上的二酉飞阁

关于二酉
(作者:钟山)

  沿五溪的最后一条支流——酉水的出口处,即沅陵县城西侧的溪子口,乘舟而上,行10公里,进入两水交汇的地方便是乌宿。左边的溪流叫酉溪,两岸是苗族人聚居的地方。酉溪的上游棋坪乡与泸溪交界的山岭上,古时有块界碑,碑曰:“生苗、熟苗分界处”,过山便是生苗地。右边的溪流叫酉水,是土家族人聚居地。土家族的祖先,早在汉代前就居于此地。酉水上游的保靖县拔茅乡“八部大王”庙遗址,有残碑一块,刻有“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南楚上游……故讳为八部者,盖以咸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八部大王的名字,分别叫作熬潮河舍、西梯佬、西呵佬、里都、苏都、那乌米、批此也所也冲、接也会也那飞烈也。这些名字都是按古老的土家语称呼的。八峒的最下端,即酉水下游,古为交通孔道,称为“八蛮峒口”,也就是现在的乌宿。当年的乌宿,四周均为原始森林,鸟鸣兽叫,不绝于耳,狼吼虎啸,山间常闻,特别是乌鸦,白天不管飞出多远,傍晚都要飞回这里夜宿,有时乌鸦齐飞,遮天蔽日,甚为壮观,人们便称此地为乌宿。
  神奇、秀丽的景观
乌宿的对岸是小酉山,东、西、南面全是岩山,悬崖峭壁,高约百米,崖前二水汇流后,注入沅江。在小酉山的半腰间,有一洞名叫二酉洞。所谓二酉,即酉水、酉溪相汇于小酉山前,谓之“二酉”。小酉山的对面是大酉山,两山隔水相望,亦为“二酉”。
二酉洞因林木掩映,对岸行人,不易发现,小酉山崖石壁立,崖下酉水滔滔。别看这不起眼的二酉洞,却常显出她神奇的魅力。
  早在尧舜时期,有一位天下闻名的大贤人,名叫善卷,武陵人。他是黄帝的老师,黄帝殁后,善卷离开都城,来到二酉山,将黄帝的藏书藏于二酉洞。舜帝南巡,担心先帝藏书被损坏,顺道前往二酉山查看,一路所遇,百姓皆纯朴有礼,并非传言中的未化之民。舜帝访知,皆系善卷教化所为。于是,舜拜善卷为师,并欲让王位于善卷。善卷说:“我立于天地之间,冬天穿皮毛作成的衣服,夏天穿细葛布作成的衣服。太阳出来了,我就下地生产劳动,太阳下山了,我才回家休息。畅游于四方山水之间,我感到十分满足,干嘛要操劳主宰天下这份心呢?”谢绝了舜帝的请求,藏在深山,至死都没出山一步。当地百姓将他的遗体葬于大酉山之巅。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陟、敬慕善卷,上书朝廷,“善卷有功于民,应予祠祀,以示崇德报功之意”,宋真宗赵恒诏许,敕建“善卷堂”于乌宿大酉山顶,是专门用于纪念善卷大师的。与大酉山隔水相望的乌宿堂门前之名,便由“善卷堂”而得。宋真宗册封善卷墓,建仰止亭。亭名仰止,乃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中有位博士名叫伏胜,字子贱,又称伏生,济南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原有六国的文字、书籍、度量衡和车轨,都很不统一。《郡国志》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要让天下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李斯主张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籍,仅除农书和医书外,其余书籍全部烧掉。凡博士官以外所藏《诗》、《书》、《百家语》,也在焚烧之列。有敢论《诗》、《书》者,弃市(曝尸于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面刺字),并罚为城旦(劳役)。有460多名大儒人在咸阳全被活埋,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到处浓烟滚滚,秦前文化面临绝灭。这时,伏胜为拯救中华文化,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带着家人,偷偷将千余卷书简,运出咸阳,车载船运,艰苦跋涉,过洞庭,溯沅江,几经转折,来到乌宿地方,觅得二酉洞。但见古木参天,百鸟争鸣,山境幽异,藤石萦绕,宛若仙境。洞内宽绰,分内外两层。内层较狭,外层较宽,中有石棹,两边各有石台阶一级,长丈余,可坐数人。伏胜十分满意。将书箧置于两边台阶上,书籍分类放入箧中。伏胜终日孜孜不倦攻读《尚书》等典籍。家人仗剑而立,守候在侧,惟恐被人发现,报官后便有书毁人亡的灾难降临。
  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欲振兴中华文化。伏胜闻讯,便将典籍尽数献于朝廷,满朝皆惊。高祖大喜,重赏伏胜。高祖下令,由朝廷组织一批刀笔手,翻刻典籍,就是现在的出版工作。那时出版一本书很难,每个字都要一划一刀的将字刻在竹简上,所以当时的书籍比黄金还贵,真一字千金也。高祖令伏胜及其女儿伏女,做教授工作,向学子讲授典籍,这就是当年的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之才。这就使得中华文化迅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延续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这就是二酉洞的功绩。相传汉刘尚父子,曾结庐二酉山,苦读经书,后来声名大震。
  唐代八仙之一的张果,讳名乡里,又称张果佬,恒州中条山人。祖孙数代,都说自己是神仙转世, 曾言自己生于唐尧时代的丙子年,意即千余岁了。鹤发童颜,精力充沛,人均信以为神。唐朝皇帝武则天,遣钦差召之。是时,张果正在龙兴讲寺作方丈,诚意相见。说话间,突然说:“上天玉皇大帝遣使催我去广寒宫议事,吾去矣!”迅即诈死,厚殓之。是夜雷电交加,深夜,一主持僧大呼:“师傅上天去了!”钦差与众僧疾起问之,那僧道:“就在大雷发作时,我见一道红霞将师傅遗体拉上去了。”钦差与众僧惊讶不已。钦差回京如实禀报,武则天亦佩服不疑。未过多久,他又出现了,说是“同玉帝议事毕,仍要我回人间,为民造福!”
  唐长寿年间,武则天再次遣使将张果迎至京城,欲以玉贞公主说服他,并赐他高官。张果大笑不止,拒官不就,未久还山,号通玄先生,云游至二酉山,但见民风古朴,一派仙境,非常高兴。天天在二酉洞中参神打坐,念经修道。曾参与当地人做过运送木排活动,故在沅江两岸,留下许多张果佬的故事。张果健谈,爱讲大话、神话,当地百姓都奉他为活神仙。张果佬的故事,一串一串的,从二酉洞流淌出来,像山前的酉水,波浪滔滔流传不息,永远没有完结。
  碗筷洞,二酉洞山下,有个碗筷洞。谁要是办喜事,缺少碗筷盘叠、酒杯茶杯时,先天下午,当事者在洞前陈列三牲祭品,烧香化纸,祷告神灵,说明要借多少碗筷杯叠,几天后,洗净如数归还,绝不食言。次日晨,便可如数领取。时间长了,什么人都来借,有一次一借碗筷者,不遵无污秽之约,吃了狗肉又未彻底清洗,从此,洞口再不开放了。
  一碗水。二酉洞对岸路边有个一碗水,是一口流淌不息的甘泉,盛泉水的碗状岩穴,仅碗粗,能解一人之渴,久喝不干,故曰一碗水。
  量米岩。二酉洞左侧500米的酉溪南岸半山间,有巨石一族,中有量米岩,岩穴如升,每日可取米一升,供一贫者一日生活之用。时日一久,被一富翁获知,便请一石匠把盛米的岩穴扩大,企图每日量米一担,足够全家人口一日之用。其余粮食均可出售,十年后定成巨富。那知石穴一扩大,一粒米也不出来了。
  铛架岩。明溪口背后山里,有铛架岩三颗,品立直上,高丈余,据说是张果佬住在二酉洞期间,在量米岩取米,碗筷洞取碗筷,在此三石上作炊,夜宿二酉洞。一碗水乃张果佬口渴饮水之用也。古老人传说,张果佬常在一碗水下的大岩孔,讲他上天同玉皇大帝议事等特大新闻和天庭若干新鲜故事的地方,听众常达50人之多。讲完故事,张果佬吹着牛角沿酉水上行,到了浪堂对面,感到有点寒冷,便取来许多干柴,烧火取暖,取柴火时却把牛角忘掉了,便成牛角岩,烧火处,后人称之为烧火岩。张果佬离洞前,嘱咐洞神,量米岩只能向贫者开放,一日一升,碗筷洞的碗筷,有借有还,切勿污秽。
  二酉洞原有石级路一条,由山脚直达洞口,洞门有八角亭式的吊脚楼一栋,内供神灵,做善事者,香烟不断。洞顶有“二酉仙庵”一座。1952年春,被乌宿一妇女,在洞下开荒烧土畲 时,将八角亭与仙庵,付之一炬,山岭上仅存“二酉名山”石碑一块。
  杀人冲。自量米岩左行50米,便是“杀人冲”,从前是泸溪经乌宿,过吉首,去四川的交通孔道。咸丰七年五月,太平天国义王石达开,因受天王猜忌,负气率十万精兵,远征西南,经数月,辗转来到泸溪,派500人作先遣军,从此经过。辰州城守营都司,根据上级指示,率2500人守卡,命500人埋伏在二酉山坳路口,令500人各路口严守,另1500人驻乌宿镇上,作为增援。激战一昼夜,石达开的先遣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清军死亡达千人。当晚小雨连绵,次日,酉溪全流血水,整日不绝。
  二酉洞因其灵气无比,拯救特别是保护中华文化功绩卓著,名扬天下。所以历朝历代,都盖庙立祠以祭,汉唐以来,凡来到辰州的骚人墨客、军政要员,没有不去二酉洞烧纸焚香,顶礼膜拜的。清代湖南督学张亨嘉,题有端楷“古藏书处”四个大字,一字一碑,庄严肃穆。二酉洞的灵气,福荫着洞前乌宿这个人口不足三万的地方,近代却孕育出陈复初、瞿步恺等11位将军;孕育出刘成宇、孙瑜、刘芹茂等百名教授,成为远近闻名的将军村、教授村。乌宿乡乌宿村二酉山居民小组,驻二酉山上,共10户人家,其中5户出了5个研究生,老人们都是80岁以上高龄,椿萱并成,眼明耳聪,身手健壮,还常帮助儿女们下地干活。二酉洞口有甘泉,从记岩喷雪而下,当年伏胜饮此水,睿智勇敢,做出了震惊世界,万世流芳的伟大事业。而今称作聪明泉,因含多种微量元素,从二酉山内深处岩孔中流出,老人喝了能延年益寿,年轻人喝了增长智慧,可能成为将军、教授,或作其他大事。姑娘们喝了,能使您漂亮清秀,青春常驻。聪明泉,实乃幸福泉也。
点击数/观注度 9216
二酉靓女游名山
二酉山巅顽童望雪
 返回
 
旅游文化名山  二酉山 相关最新推荐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9号      深圳龙岗区布吉镇茂业城帝景峰1-3k室    直拔咨询13826057015(周近生)    Email:55873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