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龙兴寺古亭 |
编辑_沅陵风景网 |
|
||
|
沅陵龙兴寺古亭,古代文人墨客,在此谈经讲学、休闲信步......(原创八景沅陵) 王阳明、虎溪书院与沅陵一中 (转寒塘老屋) 山环水绕的沅陵城有一座千年古刹,那就是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 2 8年)的龙兴讲寺。它不仅是一座供奉佛释的寺庙,还是一座供学士们下榻和论道的讲坛,历史上还记载着它曾是存放过数千卷经史典籍的图书宝库。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先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胜会天涯真不偶 杖藜一过虎溪头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谥文成,浙江余姚人。自幼天资敏悟,过目成诵,少年时代就立志“读书学圣贤”。十五岁便离家客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准备去经略四方,在返家途中,问学于著名理学家娄谅,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1606),权宦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章救铣,激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谪为贵州龙场驿丞。这时,他目睹了腐败政治下的惨象,经受着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开始省悟到程朱理学不能用来拯救千疮百孔的社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于事物者,误也。”开始建立以“心即理”为基础和以“知行合一”为根本精神的新学说。 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谋反事发,被武宗处决。王守仁得到平反,正德六年(1611年)赴任途中经过沅陵(时称辰州),下榻于龙兴寺凭虚搂,开始其交游和讲学活动。据《沅陵县志》(同治十二年本)载: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归途过辰溪,游大酉山钟鼓洞,题诗于石。旋至辰州,喜郡人士朴茂,质与道近,因留虎溪龙兴寺,寓凭虚搂弥月.与武陵蒋信往来讲论,进士唐愈贤从之游,刘观时、王嘉秀诸人咸执贽受学焉。”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载:“蒋信,宇卿实,常德(武陵)人。年十四,居丧毁瘠。与同郡冀元亨善,王守仁谪龙场,过其地,偕元亨事焉。” 《沅陵县志》 (康熙二十四年本)载: “唐愈贤,字子充,号万阳,沅陵人,登嘉靖丙戌进士。幼智慧,长有大志。闻阳明之学,往从之。既归,充然有得,修业桃溪山中。初任宁海知县,士民德之,为祠祀焉。后为广东御史,劾奸党,抗言时政,遂乞养归。为诗多见志,《吊岳武穆》有‘奸谀何代无秦相’之句,又谒马伏波诸作,皆有唐凤。一日与门人论学,召亲友环坐中堂,对食尽欢,自歌而逝。” “刘观时,字易仲,沅陵人,为郡庠生。慕王阳明致良知之学,遂辞家往从之,得其奥妙。阳明作《见斋记》以遗之。……为人刚方正直,一切声华势利,澹如也。自号沙溪先生。” 《沅陵县志》 (乾隆三十年本)载: “王嘉秀,字实夫。时王文成公自龙场归,慨然从学,其后随之上下。文成为其书请益卷。嘉秀尝问,仙佛以出离生死、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后世儒者分裂失真,流为记诵词章之学,以功利相尚,反不及二氏之超然无累。学者当不必先排仙佛,但当笃志圣人,则仙佛自泯。文成甚许之。” 王阳明在经历坎坷获得顿悟之初,就有这样一批刚直不阿、不慕利禄。笃志圣人的学士追随门下,接受并传播其学说,自然会十分兴奋,更充满了自信去开拓他的学术理论,向更深更高处发展。 王阳明同他们一边讲学论道,一边吟咏山水。当他得知好友杨名父将至辰州时,挥毫在龙兴寺壁题诗一首: “杖藜一过虎溪头, 何处僧房问惠休。 云起峰间沉阁影, 林疏地底见江流。 烟花日暖犹含雨, 鸥鹭春闲自满洲。 好景同游不同赏, 篇诗还为故人留。” 在徜徉弥月之后,王阳明告别了辰州知音,去完成他那“致良知”之学的庞大体系,走向更为辉煌的领地。史称阳明之学发端于辰州,倡行于天下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寂寞江山开胜迹 桃李新荫绕郭稠 |
||
|
|
![]() |
|||||||
![]() |
湖南怀化沅陵县胜利门20号 |
||||||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9号 |
|||||||
深圳龙岗区布吉镇茂业城帝景峰1-3k室 |
|||||||
![]() |
55873520 / 13826057015 | ||||||
|
|||||||
![]() |
55873520 | ||||||
![]() |
55873520@qq.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