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县沅陵风景网 ( 繁体 )  
关注官方微信
 
辰州是傩文化的发源地
        作者 钟玉如

  辰州,隋开皇九年(589)置,原辖大湘西22个县,治地沅陵。
  沅陵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西南丘陵过渡地带。南有雪峰山脉,北有武陵山脉,沅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县域面积:5850.21平方公里,居全省之冠,昔有“湘西门户”之称。
  沅陵古属黔中地,秦为黔中郡治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县。之后,历代均为郡、州、路、道、府、行署治地,是大湘西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沅陵又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古镇,是中国古代唯一能通水路抵达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的“五省通衢”。她还能以五省为依托,北通中原,南联闽粤,东接长江,西控滇缅,形成一个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沅陵就是这条网络圈上的重要一环。四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亦是由沅陵作为首发站的。像这样的地方,在古代当然是经济、物流、信息、宗教、文化等传播,交流、运输,最快捷,最敏感,最理想的枢纽重镇。
  据林河老师说:“依附于国内外商品经济的‘沅陵傩’(即辰州傩),在中国民间的势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远到‘大禹向南方鸟夷(粳民)学习巫术符咒(见《道藏经》)’,荆人(粳巫)向楚王献不死之药(见左丘明《国语》)。近到掌握了中国重要经济命脉的‘米邦’、‘油邦’、‘酒邦’、‘茶邦’、‘漕运’、‘长江排教’、‘沅江排教’、‘青、红邦’和江湖志士,无一不与‘沅陵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自为刘冰清女士《沅陵傩文化研究》作序)。
  “沅陵傩”的历史有多久?这个问题只能依据出土的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来作证。以考古学家黄万波先生为首的有关《重庆巫山兴隆洞遗址的考古调查报告》称,这里在14万年前,已经出现了神巫文化。当年的女巫懂得用石雕的“石哨”去召唤石雕的“鸟神”.这时的神巫,已经掌握了相当熟练的“巫术”。这座巫山就在沅陵北边的不远处;在沅陵以东未远的地方,名叫临澧县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现了颇具规模的“T”字形原始宗教建筑文化遗存。就可以推定中国的“巫傩文化”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还有,在沅陵以东澧县城头山出土的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稻作文化遗址中,就有祭祀“糯神”(主粮曰“糯”,信仰曰“傩”)的祭坛和特殊的“海星状”原始宗教建筑。这个时期的中国巫傩文化,已经开始由“巫文化”向“傩文化”转变了;在沅陵南边的黔阳县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8000~7000年前的精美白陶、红陶、黑陶以及太阳鸟陶画,太极八卦图、双帆木船、画舫舟、重檐神亭、七级神塔、精美神殿、双阙式神阙以及傩神像,傩神庙和跳傩图等等,几乎集宗教之大成。这时候的“沅陵傩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真可谓是“巫风傩韵十万年”了。
  沅陵周边的这些古代文化遗址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宗教都表现得如此先进。难道作为中心地区的沅陵,还能低于周边地区吗?那个时期的“国之大事”全靠神来决断;黎民百姓家中的“大事”,亦靠神来主宰。傩神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一时也不可或缺。当然,沅陵地区的宗教文化水平,自然不会低于周边地区了。
  关于傩文化的起源问题,学者的争论十分热闹。从傩的产生时间来说,有史前说;有说1万年的;有说7000年的;有说5000年的;也有说颛顼前的。有“三代说”;即夏代说;殷商说;西周说和战国说的。从产生于何地来说:有中原说;南方朔包括这两说),湖南说,浙江说,江西说,贵州说,云南说等。还有图腾说(包括猴图腾、虎图腾、鸟图腾、熊图腾)。另有多元说,全球说等等,众说纷纭,似乎都有些道理。至于傩为何产生,怎样产生的问题,又有狩猎说、农耕说(包括旱作说、稻作说)、飞碟说、符号说四种。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傩”是做什么的,她得主要功能是什么?“傩”是祈福纳祥,喜庆和谐的民间文化,是村庄的古老记忆,是先民们栽种的“精神植被”。“傩”的主要功能是确保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国泰民安。中原是以玉米、粟、麦子为主食的旱土作物区,对雨水的依赖性并不是很大;北方是广袤的草原区,是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地区,他们对雨水的依赖性也不是很大。只有南方才是稻作区,对雨水的依赖性太大了,无水就不能耕作。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无水,就等于“农夫无牛,客无本。”所以南方人对雷坛主神——傩公(伏羲)、傩娘(女娲)十分虔诚,把他们尊为人祖,呼他们是生育之神、婚姻保护之神,是主管农业生产的神灵,是主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灵。沅陵苗族雷坛资深法师说:“傩公名叫胡天吉,壬戌年七月二十一日生;傩娘名叫胡月英,次年八月十五日生。雷坛法事中的震宫是请傩公的;巽宫是请傩娘的。

  据传说,傩公、傩娘本无姓氏,说他们姓胡,显然是后人附会之词,但也不是凭控捏造的,而是有一定的含义。说他们都姓胡,胡与伏羲的伏,读音近似。说震宫是请傩公,巽宫是请傩娘的,那就是说,他们是兄妹而夫妻的,因八卦中的震宫是长男,巽宫是长女。傩公胡天吉的生年壬戌,其中壬属水,戌的属相为犬。从五行学来分析,犬属土,生日为亥,亥属猪,猪属水,土和水都是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而犬的传说中,尤为重要的是说犬从天庭带来稻谷种子,交给傩公、傩娘。从此,傩公、傩娘便开始教导黎民稻植水稻。犬的功劳太大了,所以至今 人们在吃团年饭之前,要先给犬装一碗白米饭,上搭三块猪肉和半碗肉汤,以示“感恩”。
  沅陵苗族巫教法事《庆十月明香大会》,又称为十月跳香节,就是庆丰收并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巫教经书云:“来年要求千两雨丝在前,万两雨丝在后,风到地头看风,雨到地尾看雨,家家要风有风,户户要雨有雨,来年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收,长如马尾(指谷穗)重如铁砣(亦指谷穗),左边勒苗三转,右边扶苗四转……来年十备全收。”《还傩愿》法事中的《送春》,也是祈求五谷丰收的。
  雷坛法事中被誉为“傩文化的灵魂”的“辰州符”,中外驰名,她就发源于南方湖南省的辰州(今沅陵)。所以沅陵人对“辰州符”,特别尊崇,男女老少,无人不会一两道符,如防犬咬的符,止血的符,驱邪的符等,做工匠的、打猎的人,掌握的符更多,巫师就是符符箓专家了。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古巫之战(炎黄大战),异致中原九黎部落在其首领蚩尤被杀而南逃洞庭,与以女娲为人祖的土著民组成“九黎——三苗”集团,以蚩尤头像为图腾,史称“三苗国”。(民国元年《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第七章云:“自三苗国于洞庭创巫教,颛顼正而流不息。”三苗奉行巫教,祝女娲、蚩尤、盘古、崇拜鬼神,使湖南形成了一种特色鲜明的以南苗东黎诸族于华夏芈姓部落复合结构的文化色彩,这就是以巫风为特征的三苗文化。故《国语•楚语下》言(三苗国)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几乎人人皆巫。由于皇帝明大神颛顼的两个孩子重、黎将巫与神沟通的“天梯”拆毁(史称“绝地天通”),激起苗黎族强烈的复仇心理。颛顼有4个“不才子”,其中三个有的为兽,有的死后为疫鬼和魍魉,藏在居室中惊吓小孩,并在墓穴中作祟。三苗巫则运用模拟巫术的手段,带上蚩尤的图腾面具,披着象征楚先祖“熊”图腾的熊皮,手执蚩尤发明的戈与盾,口作“傩傩”之声,在宫阙火民舍中作驱赶疫鬼的巫技动作,警示世人并出颛顼的家丑,一次报复颛顼的镇压。(此逐疫巫术即“傩”的原型。此论有汉王充《论衡》卷二十四《解逐篇》为据。)
  另有一说,古时,辰州人被称为“獠人”。獠人习惯吧祖先的面容刻画成木质面具,让两颗大牙露在外面,挂在房屋当眼处,或大门上,或堂屋门上,早晚相顾,以示缅怀,久而久之,形成习俗,其功能亦转化为“辟邪”。古代辰州人家门上的这种装饰,家家必有。如今,沅陵县城乡的部分住户门首上,仍有这种习俗遗存。
旧时,辰州地区的唱戏人都要熟练一种口技,就是将两颗从猪嘴里拔来的大獠牙,在嘴里翻动自如,时而伸在嘴角两边,时而缩在嘴巴内里。玩弄这种口技时,常常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笔者儿时,每当腊月年猪宰杀后,取出獠牙,清洗干净,亦学着唱戏的人作法,同小伙伴们戏耍。第三种说法是,说炎帝、獠人都是同一个人,是南方人的祖先。
  沅陵县苗族人的传说中,傩公、傩娘就是槃瓠、辛女。近人闻一多先生考证后说,伏羲、女娲是兄妹而夫妻。闻一多先生又说,伏羲与槃瓠字异而音义全同。实为一人(见《闻一多全集•伏羲考》民国三十七年上海开明书店版)。故伏羲与女娲;槃瓠与辛女;傩公与傩娘三组神灵,虽名称各异,实为同一对象。
  说到槃瓠与辛女,那就更为熟悉了。沅陵县和泸溪县相邻之处,有槃瓠洞(《沅陵县志》载有“槃瓠洞在沅陵县城西20里江南岸边。”),有槃瓠庙,辛女庵,民国23年,在沅陵县西部还设有一个辛女乡。另有辛女井,有槃瓠墓,有槃瓠与辛女的石像等文物遗存。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证。《太平御览》、《湖广通志》、《湖南通志》、《水经注》、《辰州府志》和《沅陵县志》等,对于槃瓠和辛女的史实都有大量的记载。据考证,沅陵五月的传统龙舟赛,就是纪念槃瓠而兴起的。苗族的跳香节,即十月明香大会,都是祭祀槃瓠和辛女的。傩坛中的槃王神像;傩坛法事中的“还祖宗愿”、“宝书良愿”、“天朝良愿”以及“公愿”、“婆愿”等等。槃瓠、辛女被尊为五溪始祖,她们是苗族、瑶族和畲族的祖先。
  沅陵县的苗族人约为30万人,大家都称傩公、傩娘为父母。巫教经书《呈牲上熟科》云:“君王朝王(即傩公),弟子不敢送你登程去,你是家考祖奉神,青天案下领了钱和纸,依然家考受香烟……君王朝王你是千家父母叫得应,万家爷娘叫得灵,思之不见求之应,叫者无声叩者灵。仙姐娘娘(即傩娘)你是六月一井清凉水,救活凡间几多人,上村求男男成对,下村求女女成双。”这些话语是多么亲切直率,就像一家人讲家常话一样。
近人范文澜说:“九黎族经过长期斗争后,一大部分被迫从中原退回南方,一少部分人仍然留在北方,……未被黄帝征服的大部分九黎族人,直至颛顼执政时仍奉行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逼令顺从黄帝教化。”(引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篇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89至91页)。天高皇帝远,人家硬是要信奉巫教,你颛顼又怎奈其何?真正被禁绝信仰巫教的,恐怕只有留居在北方的那少部分九黎族人。“九黎——三苗”集团,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对巫教情有独衷。由此可以推断,在黄帝和颛顼时代,中原是没有巫教的信奉者的,更谈不上有傩的信奉者了。
  湖南澧县城头山出土了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稻作文化遗存中有祭祀“糯神(主粮曰糯,信仰曰傩)的祭坛和特殊的“海星状”原始宗教文化——傩文化的文物出现。湖南黔阳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8000—7000年前的重檐神亭,七级神塔,傩神像,傩神庙和跳傩图等等文物,这就有力的证明,傩文化产生于南方,并且是9000年前就有了的。所以林河老师指着高庙文化遗址说:“这里就是中国傩文化的发源地。”汉人王充亦说过:“傩”源于巫,渊蔽于荆楚,随同楚国势力的扩张,而辐射与巴蜀、吴、越、秦……世代传承并因地区的不同而逐渐演绎变化成异彩纷呈的各地区的傩文化。
  综上所述,中原也好,北方也罢,时至今日还未见有比高庙,比城头山时间更早,文化更先进傩文化的出土文物亮相。所以笔者认为,傩文化发源于南方。我的这一推论,应该说是有根有据的,不容置疑的,“南方起源说”的理由是充分的,但因笔者知识有限,撰写水平不高,在叙述方面难免有失偏颇,欢迎诸君指正。

写于2012年清明节

   关注 8430    返回

姓名: *   来自哪儿: *    Q Q: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远古神奇的沅陵巫傩文化简介
沅陵县巫傩文化之傩戏介绍
 
沅陵文化
沅陵巫傩文化
沅陵民族习俗
沅陵历史记忆
沅陵龙舟文化
沅陵民族文化
沅陵宗教文化
辰州是傩文化的发源地
◇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演:上
远古神奇的沅陵巫傩文化简介
沅陵县巫傩文化之傩戏介绍
◆神奇的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
◇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演:走
◇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演:下
◇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演:滚
◇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演:摸
◇沅陵县傩文化特技表演:死
沅陵文化  沅陵巫傩文化 相关最新推荐
远古神奇的沅陵巫
沅陵县巫傩文化之
◆神奇的沅陵县傩
◇沅陵县傩文化特
◇沅陵县傩文化特
◇沅陵县傩文化特
◇沅陵县傩文化特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9号      深圳龙岗区布吉镇茂业城帝景峰1-3k室    直拔咨询13826057015(周近生)    Email:55873520@qq.com